【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茶叶科学
主办: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0-369X
CN:33-1115/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311765
被引频次:41600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贵池区“茶、文、旅”资源一体化发展探讨

来源:茶叶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茶叶作为一种人类的健康饮品,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其不仅是一种农业产品,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人们生活中流通,并且与其他文化如旅游文化、佛文化等相兼容。茶文化是人

茶叶作为一种人类的健康饮品,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其不仅是一种农业产品,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人们生活中流通,并且与其他文化如旅游文化、佛文化等相兼容。茶文化是人类灿烂文明的一部分,随着茶叶产品的流通而传播,现代茶产业不仅仅经营的是一种农业产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一种旅游产品。目前,池州市贵池区茶叶生产与经营传承着传统模式,平面经营遇到了市场的“天花板”,产业规模与效益处于滞长状态,导致茶园产能过剩。因此,整合贵池区的区域资源特色,将茶叶、文化与旅游资源三者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茶叶产品的市场空间,扩大市场份额,并且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让人们以放松休闲的心境,一边品茶,一边鉴赏着茶文化的意境。将商品与文化同时传播,必将扩大茶产品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贵池区茶叶产能的充分释放,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从而促进全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业资源贵池区是全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的核心区域,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县(区)之一。据2018年度统计,全区茶园总面积,总产量2100t,农业总产值1.5亿元,平均产值元/hm2(按可采茶园面积计算),茶区涵盖9个镇街,涉茶人口1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2.4%。茶园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中、西部丘陵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梅村、棠溪为核心的名优绿茶生产区域,以牌楼为核心的工夫红茶生产区域,以梅街和平、刘街社区、墩上永岭、里山元四、马衙茶山为代表的特种绿茶生产区域以及棠溪镇的九华安茶生产区域。

1.2 企业与品牌建设情况全区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近80家,70%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比较知名的品牌有五队人家、龙袭坑、杨棚、七山、棠溪山寨、润思、徽神、安池等,代表着贵池名优绿茶、红茶、安茶3大系列的生产与品质水平,其中龙袭坑绿茶、五队毛峰、杨棚福茶、七山翠毫、润思祁红等曾多次荣获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全区获有机茶认证企业6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多年来,在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及抽查中,均未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1.3 茶业基础全区茶园基本分布在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亚州第一大湿地——升金湖畔,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达1100多种,生态稳定性优良;水资源充沛,秋浦河、唐田河、龙须河、九华河等纵横南北,随着生态富民工程的实施,农村能源基本上实现了汽化和生物质化,加上矿山管理的整治与加强,全区植被覆盖度达48%;生产茶园中,大叶马兰枝群体种茶园占65%,多年引进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茶园占35%,且按照标准化茶园要求建设;茶园水保工程、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体系、茶园全园生物覆盖技术、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茶树综合健身栽培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茶园可持续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茶叶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 茶文化资源概况

茶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与茶叶生产息息相关,史志贵池唐宋时期有仙芝、嫩蕊茶的记载,明清时期贵池桃坡的乌石村有千亩茶园千担茶的辉煌茶史;历经千年社会变革,在发展茶叶经济、养育一方百姓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茶叶文化,民间的茶礼、茶俗、茶食品丰富多彩,如傩戏中的祭祀用茶、新娘给公婆的敬茶礼、茶叶蛋、茶榚点、茶饭茶面茶菜等,茶诗、茶事、茶活动琳琅潢目,九华佛茶文化节、制茶技能大赛、名优茶评比等。

古往今来,贵池的山川、香茗等吸引了不少名流,诗仙李白游贵池石门桃花坞,与友人高士霁(与当时的青阳县令韦权舆是好友)闲聚桃花坞石桌,相对九华山岳品尝平天河(石门村地名)云雾茶,醉茶之际,写出了“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瑰丽诗句,同时留下了17首秋浦歌流芳百世;清亁隆帝下江南沿徽州青云古道途经梅村镇杨棚村(古时称斗坑),小憩饮茶,兴起赞曰“斗坑黄芽佳品也”;1987年春,当代茶圣陈椽问茶梅村镇霄坑村,品尝“贵池翠微”茶,给出了“花香花味”的高度赞誉,并留下墨宝为鉴。自21世纪以来,随着茶叶经济的发展,社会各届茶事活动交流频繁,给贵池茶叶留下了无数的评价与诗文。

“马嘶芳草地,人醉杏花天”,描述的是贵池十里杏花村的美丽风光。当地政府为提升杏花村的精神品位与温馨感,在杏花村里注入茶的灵魂,数千亩生态茶园相继建成,并建立了完善的、清洁化茶叶加工厂、休闲茶艺馆、多功能茶吧、茶文化博物馆等,供知茶、懂茶、爱茶的客人或雅士,倘佯在杏花村里尽情“弄茶”。


文章来源:《茶叶科学》 网址: http://www.cykxzz.cn/qikandaodu/2020/0916/429.html


上一篇:提升绿色包装创新设计能力的教改探索 ——以
下一篇: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