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茶叶科学
主办: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0-369X
CN:33-1115/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311765
被引频次:41600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听说存老白茶,普洱茶,南方存茶转化快,北方

来源:茶叶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盼了许久,潮湿的夏暑天终于过去了。 伴随着秋凉而来的,还有秋燥。 过去看古装剧,更夫们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是了,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年代里。 蜡

《1》

盼了许久,潮湿的夏暑天终于过去了。

伴随着秋凉而来的,还有秋燥。

过去看古装剧,更夫们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是了,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年代里。

蜡烛,烛台,烛火,是家家户户们夜间照明的必需品。

李商隐写,蜡炬成灰泪始干。

炽焰燃烧的火烛,在干燥季节容易带来“失火”隐患。

难怪古人要派出专人,专门负责提醒这件事了。

又是一年秋,福州的天未凉,但能明显的感觉到秋燥的来临。

空气里的水汽减少,早晚间能抹上厚厚的保湿乳,才能让皮肤适应这季节的悄然变化。

不过,这在“老茶收藏家”们看来,秋天干燥,刚好能在存茶上多省点心。

至少不必再为存茶防潮的问题,而终日发愁了。

存几箱老茶,少不了长年费心。

不过近期,有朋友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存茶心得体会:

“存老白茶,老普洱,南方存茶转化快,北方存茶品质好。”

但村姑陈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2》

藏茶这件事,有必要分南北方吗?

没有。

对这点,资深的老茶客们想必会深有体会。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

眼下,这都已经是21世纪了。

有关茶叶贮藏的设备,技术,措施等,早就已经日新月异。

士别三日,早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

简单的用地域区分南方存茶与北方存茶,并不科学。

因为,当下的存茶仓库,可以借助大型空调、抽湿设备、新风系统等,实现终年365天都能达到温度、湿度等,位于适宜存茶的安全区间内。

酷暑来临,不用担心气温过高对茶叶存放的不利影响。

潮湿的梅雨季,也无需多虑茶叶受潮的风险。

甚至于,大型仓库内还会配有专门的进风、送风系统。

让仓库内部的空气,免于出现空气不流动,室内空气沉闷、不新鲜的状态。

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白茶和普洱的长期储存和陈化。

长期储存白茶和普洱茶时,基础的存茶要求里,有提到“通风”这一词。

正确的理解起来,和茶叶的干燥密封保存原则,并非违背。

只不过,是要求茶叶存放环境要有一定的空气流通。

不然在闷味重,灰尘味重,长期无人打扫,门窗紧闭的空间里,好茶容易受“串味”的影响,沾染到外界的杂味。

可见,常温,干燥,适量通风仓储,是存出优质老白茶、老普洱的关键。

而在专业的仓库条件内,可以提供科学的茶叶存放环境。

没有必要分出地域上的差别,更不需强调南北方的不同。

由这点看,所谓南方存茶转化快,北方存茶品质好的说法。

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压根解释不通!

《3》

所谓的“北方仓“存出来的老白茶,品质未必能更出色。

早两三个月的时候,刚好有位北方的老茶友,提到了这样的一回事。

当时他发来私信,开门见山的提,可以聊一下白茶的干仓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在当地城市买了一箱寿眉,据说是2015年从福鼎加工完毕后, 就立马被人转运到了北方专门干仓保存。

凭”干仓“这一亮点,那箱寿眉的价钱要比市面上的价钱高出一些。

但等到泡来喝,却发现没哪里特别出彩。

药香很弱,只有一些干草香,并且泡来喝还略微有点水薄。

不如他在福建出差时,买到的一两年陈的寿眉来得香气馥郁,汤感醇厚。

于是那位老茶友就想不明白了,北方干仓存出来的老白茶,不是应该品质要更好吗?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向他回复了一句话,白茶储存从来没有干仓的说法。

因为白茶的基础存茶重点,就在于防潮、防水。

储存茶叶的环境,只能干燥,不能潮湿。

存放茶叶的空气湿度,最好别超过60%,尽量维持在越干燥的情况,越利于茶叶的安全保存。

更何况有现代化的空调除湿,抽湿机等设备在前,不能再简单凭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


文章来源:《茶叶科学》 网址: http://www.cykxzz.cn/zonghexinwen/2020/0916/423.html


上一篇:茶中三宝,无可替代,唯有喝茶得之
下一篇:茶博会·茶汇 云天阁:安化黑茶添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