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茶叶科学
主办: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1000-369X
CN:33-1115/S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311765
被引频次:41600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农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茶科普 茶称呼的演变

来源:茶叶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茶的历史是生产与饮用、文化与科技同步的一部发展史。茶成为文化的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茶的历史是生产与饮用、文化与科技同步的一部发展史。茶成为文化的饮品,与全社会的人文关注有密切关系。
茶的称呼
茶的称呼和文字变化,也反映了茶的发展历程。至少在汉代之前,作为正字的“荼”,起初与“苦菜”等其他植物是共用的,即“荼”是一个多义字,若无确切的语境则不能明辨其义。据现有资料看,“茶”字的音形义的最早确立当在汉代。汉代的“荼”字已有了“cha”的读音,如“荼陵县”之“荼”,即为“茶”的意思和读音。有的印章、器具等上面的“荼”字,甚至从笔画上也已简化为“茶”了。到了唐代,因为陆羽《茶经》的影响,“茶”的字形简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此外,茶的名字、别称还折射出茶在不同地域的生存状态及其不断扩展的情况,也说明茶的树型的大小、茶叶形态的变化、生长时段的迟早等已被深入认知和细分。如“槚”表示乔木型茶树;“蔎”为古代巴蜀地区的方言;“茗”“荈”常常用于区别茶叶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如果说上述名字是对茶的科学方面的认知,那么随着对茶的文化性的认知逐渐清晰,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少有关茶的文学性称呼,如“酪奴”“水厄”“清风使”“冷面草”“不夜侯”等代称,这些生动称呼的背后,则是历代对茶在社会应用中活色生香的人文关注,充分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内涵。
随着茶的贸易和文化传播,中国茶的文字和称呼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上多种语言对“茶”的称呼,这些语音上的联系,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节选自《一杯茶中的科学》
2020茶业人才培养计划(下半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文章来源:《茶叶科学》 网址: http://www.cykxzz.cn/zonghexinwen/2020/1015/573.html


上一篇:今天来聊聊世界三大著名茶饮中的“茶”和“咖
下一篇:吃完火锅以后适合喝什么茶?